赵抃(1008-1084年)

北宋衢州西安(今浙江衢县)人,字阅道,号知非子(1008-1084年)。
北宋宗景佑元年(1034年)进士,除武安军节度推官。历知崇安、海陵、江原三县,通判泗州。至和元年(1054年),召为殿中侍御史。历官龙图阁学士,资政殿大学士,以太子少保(二品)致仕。弹劾不避权贵,有“铁面御史”之称,后历梓州、夔州路转运使、遍巡部中,禁史为奸,自奉简俭廉,蜀风为之一变。治平初,知成都府。神宗即位,任参知政事(副宰相),因但对青苗法去位。为位后,巡游中原名山大川,留有许多著名诗词。熙宁五年(1072)复职,再知成都府、为政宽简。卒谥清献。擅豪翰,笔迹劲丽,有《赵清献集》。
赵抃与包拯、寇准,被称为北宋“三贤相”。宋史中与包拯同传。
↗长子:赵富仁
赵抃——→23代孙:赵万胜——→7子:赵代仲→3子:赵富盛
↘4子:赵富身
长子:赵富仁——→长子:赵贵玉——→次子:赵昌铨——→长子:
↘4子:赵贵远——→长子:赵昌溎——→长子:
赵学澐——→2子:赵宗棣(字萼生 号南森)
↗长子:赵宗汉(字云涛 号松森)
赵学湜→次子:赵宗钰,(字其相 号柏森)
↘幺女:赵宗楷
3子:赵富盛——→2子:赵贵蔺——→2子:赵昌烈——→长子:赵学鑫(字秉乾)——→长子:赵宗麟(柳乃夫)——→长子:赵纯昭
4子:赵富身——→长子:赵贵儉——→长子:赵昌平(云渠)——→3子:赵宗燠
上一条:
赵万胜(1692-1756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