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历史上六次大移民
移民”在《辞海》中作以下解释:
一、由政府或民间团体大批地、有组织地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人。
二、在一国内部,较大数量的、有组织的人口迁移。
四川历史上有六次大移民:
第一次是在秦灭巴国、蜀国之后,秦移民万家入巴蜀。
第二次是西晋末年,陕西、甘肃大量移民从秦岭进入四川。
第三次是北宋初年,陕甘移民大量入川。以上三次均为北民南迁。
第四次是元末明初,湖北省大量移民入川。
第五次是始于清朝顺治十六年,历经一百余年的“湖广填四川”大移民。
第六次是抗日战争时期,东北沦陷、华北沦陷、华东沦陷,国民政府迁往重庆,华北、华东约700余万人相继入川。抗战胜利后,大部分复员返回,但仍有不少人留居四川。
在六次大移民中,尤以第五次“湖广填四川”影响最大,据统计,现重庆居民的85%,成都居民的70%,均为清代移民的后裔。
上一条:
湖广填四川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