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茶作为药用时,由于茶叶产量低价格昂贵,它只限于贵族、富豪使用。随着茶叶种植、生产和饮用相对普及后,茶才可能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之物。一开始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不是茶馆而是茶摊,自唐朝开元年间,在许多城市已有煎茶,卖给茶的店铺,只要投钱,即可自取随饮。
公元780年,陆羽《茶经》的问世,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。从此唐代饮茶之风盛行,茶文化已形成一定的气势,茶馆已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,但茶馆并未普及和完善。从发展阶段上可以这样归纳:东晋是原始型茶馆的发展阶段,南北朝时形成初级型的茶寮,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时期。
从此,茶馆正式在中国包括城市乡镇的土地上有了广泛的立足之地,并发展为全国性、商业性、集体性的饮茶场所。唐代的茶馆主要以卖茶为主,设备简单,这个“土店”,很可能就是老百姓在交通要道旁开设的比较简陋但可以提供饭食、茶水的小店。
所以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期。茶馆的主要经营业务是烹茶、卖茶,而那种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尚未在茶馆里出现,但它已为两宋茶文化和茶馆的兴盛奠定了基础。宋代城市中茶馆行业已经非常兴隆,宋代的茶馆、茶坊以设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和交通要道,货物集散的繁华街巷为著,茶馆众多,讲究饮茶氛围的营造,还能因时因地增设茶饮品种。此外还有弦歌乐曲、争妍卖笑、供茶点茶食、吃饭、住宿、浴堂等。明代的茶馆则受时尚的影响,特别讲究茶室的幽静、雅洁环境。茶室的功能是品茗清谈,修心养性,为文人接待友人、宾客所用。清代茶馆,各种类别、等级都有,有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:饮茶兼饮食的“贰
浑铺”,说书表演曲艺的书茶馆:供文人笔会、游人赏景的野茶馆: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。这时的茶馆生意兴隆,稠人广众。
童启庆总结道:茶馆从唐代开始萌芽,宋时己盛,明代进一步得到发展,清代更加繁荣,无论沿海还是内陆,城市或是乡村,都有规模不等、设施各一的茶馆。
古代茶馆文化
上一条:
近代茶馆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