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濑溪河是龙母的女儿,与救命井是主仆关系,濑溪河是主人,救命井是丫鬟。龙女从小就是一位能歌善舞,助人为乐,舍己救人的好孩子。但她有个嗜好,就是睡懒觉,她不爱梳妆也不爱打扮,又是个爱发脾气的犟孩子。
有一天,龙父龙母对女儿说:“孩子,今天为父为母要告诉你们一件事,明天我们就要搬家了,搬到大海里去找海龙王,因为你长大了。这里山高地险,玉帝说我们没有定海神针,布海会伤害众多生灵,不布海嘛,你又怎么能成为有用的龙呢?而海龙王那里,有我们许多龙家亲戚,我们好久没见面了,也该见见面,叙叙旧了。明日丑时一到,我们就起身了。记住,到时为父为母朝前开路,你和丫鬟紧跟后面,千万莫出声音,否则惊醒本地山神,我们就驾不起云了。如果驾不起云,那只有从陆地经过,就将是千古遗恨。为了明日起早,今晚早些休息,特别是丫鬟小桃,千万莫睡懒觉,切记切记。”龙女和丫鬟连声应是,便也早早休息了。
谁知龙女一觉醒来,不见父母的踪影,一算,原来丑时已过,于是慌忙驾起云去追父母。可是去了一山又一山,也不见丫鬟追来,于是又返身回去。只见丫鬟还在沉睡,她急得大叫:“小桃,快醒醒,快醒醒,我父母都去了,我也去了,你快起来追我们。”谁知这一叫,惊醒了山神,泄露天机,驾不起云了,只好从陆地追去,她怕丫鬟不知道自己的去向,一路伤心地哭着,泪水汇流在一起,化成了濑溪河。
再说,此时的丫鬟迷迷糊糊听到龙女的叫声,起来一看,不知主人的去向,急得大哭大闹大发脾气,因为吵闹也驾不起云了,只能从陆地逢山破山,逢岩破岩地胡乱追去。一边跑一边喊叫着主人。也不知追了多远,当追到现在大荣寨村的山腰,她突然听到水响,便急忙朝响处转去。刚转了一段路程,本地山神告诉她,那响声是濑溪河的水响,正是龙女的哭声,天都亮了,她再也没有办法到大海去找她的父母了。丫鬟后悔莫及,纵身从半山岩子上跳下去,这样她就可以默默跟随她的主人了,于是,就变成了今天的救命井。可当时,那井里是没水的。龙女和丫鬟因为没有到达海里,与龙父龙母永远分离,日夜伤心和啼哭,有时还放声大哭。她们只要大哭,河水就会暴涨,伤害过往生灵。
大荣寨的村口外,两边都是大石板,中间有一个坝子,上山下山来往人很多。人们爬山累了或是进城返乡累了,都要在这里歇气吹牛,十分热闹,只是这里没有水可喝,人们就有抱怨,曾有善人在这里打井,可总是没有水。
一天,太阳火辣辣烤得大地发烫。有一位老大娘赶集回家,背着一头小猪儿,累得满头大汗,坐在井边的石板上起不来了,她便对着井口自言自语:不知道里面可有点水喝?正好那天是龙女的生日,丫鬟很伤心,正伤心地哭呢,龙母也赶回来看自己的女儿在这里过得怎么样?龙母正好看到了这位背猪的老大娘身体瘦弱,脸青面黑,大汗淋漓,口渴得快不行了,不一会儿老大娘就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。其他路过的人也纷纷停下来歇息,个个渴得厉害。
龙母立刻变化成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,手里拿着碗从山上走下来,生气地说道:“你们也太不像话了,丫鬟你也太心狠了,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图,何必舍不得一碗水呢?”这里全都是石板,哪里有什么水呢?在场的人都认为龙母是个疯子,没有人理睬她。龙母一手拿碗,一手压在石板上说:“求菩萨保佑,要碗水救人命吧。”
丫鬟看到龙母,心中高兴,号啕大哭,眼泪汇集在一起,变成了清亮的泉水,从那石板缝隙中流了出来。龙母接满了一碗水去喂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老大娘。不一会儿,老大娘苏醒了过来,得知原由后,她十分感激龙母:“多谢你救了我!”她指着石板缝中流出来的清泉对大家说:“真是神水,我喝下去感到很舒服,心里也不发慌了,你们快舀来喝。”可是井水很少,不够大家喝呀。这时,龙女哭着扑向龙母。刹时,只见一股流水从石板下冲向井里,流水与井水汇合一起,越来越多,形成一股清泉。
于是,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喝泉水。有的用双手捧着喝,有的用碗舀着喝,场面十分热闹。喝了水的人都觉得这泉水分外甘甜,等到大家都想打听这泉水的由来时,龙母已不见人影了。
人们都觉得很惊奇,议论纷纷:“石板下面怎么会流出泉水来呢?”这时,半空中响起龙母的声音:“孩子,你们主仆已经化成河和井,你们虽然没有在一起,但你们的心是相通的。安心地呆在这里吧,要时刻想着救人。”
人们这才知道泉水来历,从此这条河叫濑溪河,这口井叫救命井。该井深12.2米,呈瓮形,像坛子一样口小身大,内设暗道,直通寨前濑溪河河心,为永不枯竭之井。
(执笔:张泽美)
救命井